毒物文化

毒物学期刊 Periodical

文学作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毒物文化 > 文学作品

展示世界毒物的历史长卷

发布时间:2018-09-21

展示世界毒物的历史长卷

曲安京  赵继伟

(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

史志诚教授从事农业、畜牧兽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毒理学工作五十多年。2000年,史志诚教授从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的岗位卸任之后,即在西北大学筹建毒物史与毒理学史研究团队。虽然我们的学术背景是数理科学史,与史教授的专长相去甚远,但因学科的关联,从那时起便与史教授多有往来。

在史志诚教授的坚忍不拔的辛勤经营下,西北大学的毒理科学史学科,筚路蓝缕,艰苦备尝,从无到有,终成气候,用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中慢慢积累起来了很高的学术声誉。

2002年,史教授创建了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之后,连续编辑《毒理学史研究文集》14期,举办了全国毒物学史和毒理学史会议7次,先后编著出版了《毒性灾害》《生态毒理学概论》《林则徐在陕西》《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和《毒物简史》等著作,以史教授为核心,形成了一支风格独特的毒物史与毒理科学史的研究团队。这部500万字的《世界毒物全史》(百卷本),就是史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完成的又一部鸿篇巨制。

20世纪60到70年代的十几年时间里,中国从东北延吉到贵州毕节的近百个县都发生了牛采食栎树嫩叶而中毒的事件,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1978-1982年,正在读研究生的史教授研究并阐明了牛采食栎树嫩叶中毒的机理,获得了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他更进一步建立了牛栎树叶中毒的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SB-1999),在中国牛栎树叶中毒区域推广,有效地控制了牛栎树叶中毒的发生。1991年,史志诚教授在新加坡参加第十届国际毒素大会,报告了他早年的研究成果,指出栎树叶中的致毒成分是栎丹宁,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单宁酸,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这项突破性研究,得益于他从栎丹宁300年的研究历史进程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从此,他就与毒理科学史的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工作的需要,史志诚教授有很多次赴欧美和国内主要夏季草原牧场考察访问。在此期间,他拓展了学术视野,从仅关心毒物的机理与防治到关注毒物的管理和利用,从仅关心动植物毒理学到关注生态毒理学。他一方面将毒理学引向了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又使毒物史与毒理科学史的研究步伐迈入了社会学和法学领域。

2012年,史志诚教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120万字的《毒物简史》。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毒物史。虽然这本书的出版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但是在涉及毒物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以及法学方面,他并不满意研究的深度。他和他的团队认为编著一部全面论述世界毒物史、毒性灾害史、毒理科学史、毒物利用史、毒物管理史和毒物文化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有鉴于此,史教授联合国内毒理学、历史学、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60多位专家,在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下,耗时四年多编写了这部500万字、10册100卷、2000多幅图片的《世界毒物全史》。

这部百卷本的《世界毒物全史》,图文并茂,篇幅均匀,内容翔实,深入浅出,体现了编著者多年来的专注思考和深厚累积。10部分册中,每册集中论述毒物历史的一个方面,虽然各有重点,但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展示世界毒物的历史长卷。

第一册,毒物与人类文明史,显示毒物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史一样久远、丰富多彩,人类与毒物的博弈从来没有停止过。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都离不开毒理科学的参与,然而毒理科学还没有成为一种真正的大众文化。因此,毒理科学的传播将会成为人类文化价值的重要源泉,传播毒物的历史和毒理科学的发展史正是传播科学,传承文明。

第二册,毒物史话,揭示世界重要有毒植物、有毒动物、有毒微生物、有毒矿物元素、有毒化学品和有毒气体的发现与毒性研究的历史。在过去数百年间,毒物不断扩增,几乎进入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随着毒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毒物为人类所认知,转而造福人类。唯有了解毒物的科学属性,我们才可能评估出它的真实风险,才能化险为夷地与毒物同处一个世界。唯有了解毒物,才是最佳的解毒良方。

第三册,毒性大案,记述历史上重大的毒物恐怖案、施用毒物自杀案、毒杀案、食物中毒案、药物与农药中毒案、毒酒中毒案、贩毒大案、核材料走私案、名人意外中毒事件以及历史中毒悬案,反映了毒性案件的常态性、复杂性,以及毒物侦检的功绩与法学的胜利。毒性案件既反映出天然有毒物质对人类的意外伤害,又反映出许多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和违法犯罪问题。各国政府职能部门、应急处置机构和警方在处置毒性大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法律法规,形成了组织机构,培养了专业人才。同时,毒性大案也促进了毒物检验、法医毒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四册,毒物灾害史,回顾了历史上重大毒性灾害及其突发性、危害性和世界性特点,特别是记述了地球化学灾害,大气污染、水污染、有毒气体、化学泄露引发的灾害,有毒生物灾害、核事件与核事故和药物灾害的发生原因,以及处置毒性灾害的历史经验教训,启示当今世界如何科学处置突发毒性灾害。灾难孕育历史的进步。铭记毒性灾难,直面未来,凝聚正能量,重修社会共济和健康生活方式之门,这才是对死难者生命的最高尊重。21世纪将是突发毒性事件频发的时期,毒性灾害也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演变,因此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世界突发毒性灾害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

第五册,毒理科学史,介绍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毒理科学的发展历程,毒理学的重大发现,解毒防毒的科学成就,当代信息化与中毒咨询业,以及世界毒理学社团组织的发展与作用。作为研究毒物与中毒的毒理科学,毒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毒物与中毒的推动。毒理科学史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展示毒理科学发展历程的专门史。它既研究毒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又探讨毒理科学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揭示毒理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预见毒理科学的发展方向。现代毒理学将超越经典毒理学的范畴,逐步发展成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安全科学。

第六册,毒理学分支学科史,反映当代毒理学不断拓展与应用的态势。20世纪70年代以前,毒理学向医学和生物应用学科扩展;而20世纪70年代之后,毒理学的扩展趋势走向大自然和社会管理的层面。特别是21世纪毒理学新兴学科的创立及其贡献。毒物及其危害的存在产生了毒理学,当科学家研究毒物引发生物体中毒机制和防治中毒危害的时期,毒理学属于医学和自然科学的范畴。然而,当生态毒理学、管理毒理学出现之后,毒理学走向自然界和整个社会,参与经济管理和立法,并与相关学科交叉,不断产生新的学科,这个时期,毒理学又从属于生物科学。

第七册,毒物利用史,展现人类利用毒物、化毒为利和造福人类的历史。毒物具有两重性。食物、药物与毒物的同源性意味着三者之间没有严格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毒物的科学利用标志着世界历史上化毒为利、变废为宝、造福人类的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第八册,毒物管理史,介绍了相关的国际公约、毒物的控制与管理、毒物的管理与禁毒、戒烟禁烟与控烟、戒酒与禁酒的历史,阐述世界各国依靠法律法规管理毒物、控制毒物和治理污染的实际效果,进而探讨人类控制毒物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以史为鉴,嘉惠未来,防患于未然。数百万种化学品及其制品在改变人类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联合国以及国际组织缔结了多部国际公约,各国也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以预防有毒物质的危害,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21世纪,人类将进入高风险时代,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管理毒物的国际公约和应对频繁出现的各种突发中毒事件和恐怖毒性事件成为政府和专家面临的迫切的新课题。

第九册,毒物文化史,反映了毒物构筑的文化,涉及文学与艺术、世界毒物崇拜与图腾文化、蛇文化、蜜蜂文化、吸烟文化和酒文化的历史,邮票上的毒物学,与毒物有关的博物馆、纪念馆、节日和纪念日,以及毒物的另类文化现象。可以说毒物的历史,也就是毒物文化的历史。毒物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与人类相关的许多有毒动物、有毒植物、有毒矿物和那些人工合成的致命毒物,都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渗透。因此,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也常常提到神奇的毒物。

第十册,毒物史名人传记,介绍自古以来参与人类与毒物作斗争的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物理化学家、生物科学家、医药学家、毒理学家、发明家,以及从事相关职业的杰出人物的生平,彰显他们为人类健康的追求建立无毒生活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哲学家和思想家阐明了毒物的客观存在性并引导人们迈向科学之路,许多国家首脑在禁毒和控毒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艺术家的文艺作品,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科学素质和鉴别能力。

历史上关于毒物与中毒的著作,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发展特征、科技水平和社会需求,都为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做出了贡献。研究世界毒物的历史不仅仅在于它在每个时代的意义、作用和价值,而且在于传播人类认识毒物的历史和毒理科学发展的历史;颂扬毒理学家和从事相关职业专家的卓越贡献;汲取处置突发中毒事件的毒性灾害的历史经验;科学认识毒物的两重性,防毒解毒化毒为利;关注科学发明的安全性与HPS教育的引导作用;铭记发展毒理科学的历史使命;促进毒物史与毒理科学史的深入研究;警示人类严肃面对未来的核扩散、环境污染和突发毒性灾害“三大挑战”;提升政府应对非传统安全的管理艺术与公信力;展望建立一个无毒害未来社会的愿景。这些正是研究毒物的历史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意义。

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史志诚教授和他的团队编著的《世界毒物全史》,为中国的毒物史和毒理科学史研究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以此凝练了一个学术方向,构建了一支学术队伍。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当中,按照国际学术规范对具体问题展开深入钻研,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毒物史和毒理科学史研究走向国际化。

 

上一篇:中国毒理学界的一件盛事

下一篇:一部兼有百科和专著双重属性的力著

分享到: